猪肺炎支原体是引发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的病原体,这种疾病虽直接死亡率不高,却是猪场最常见的“底色病”和“经济消耗病”。它像一根导火索,悄然侵蚀猪群健康,显著降低生产效益。要有效控制此病,必须深入理解其发病根源,并构建一套多管齐下的系统性防控方案。
一、追根溯源:猪肺炎支原体的发病原因剖析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过程复杂,其成功发病是病原特性、猪只状况和环境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1.病原特性——隐秘的“定居者”
独特的结构与定植能力: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小病原体,没有细胞壁,这使得它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。它最突出的特性是能紧密黏附并定居在猪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表面。这种紧密的结合使其能逃避黏膜清除机制的驱逐,从而建立长期、持续的感染。
缓慢与持久的破坏:支原体不像一些烈性病原那样迅速引发大规模死亡。它通过释放过氧化氢和毒素,缓慢而持久地破坏呼吸道纤毛。纤毛是呼吸道的“清道夫”,其功能受损后,无法有效清除空气中的粉尘、细菌和病毒,为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大开方便之门。
展开剩余80%2.传播途径与感染窗口——难以防范的“气溶胶”
主要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病猪与健康猪之间的鼻对鼻接触和空气飞沫(气溶胶)传播。在通风不良的密集饲养环境中,传播效率极高。
早期感染:母猪是主要的病原储存库,哺乳仔猪在出生后几天内即可通过接触母猪而被感染,这为后续疾病的爆发埋下了伏笔。
3.关键诱发因素——环境与管理的“催化剂”
环境应激:这是诱发临床疾病最重要的因素。昼夜温差大、猪舍内寒冷潮湿、通风不良导致氨气和粉尘浓度过高,都会强烈刺激呼吸道黏膜,降低局部免疫力,促使潜伏感染转化为临床疾病。
饲养管理不当:不同来源、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、过高的饲养密度、频繁转群等管理操作,会带来巨大的应激,并增加病原交叉感染的机会。
继发感染——问题的“放大器”:支原体肺炎很少单独造成严重损失。它被称为“钥匙病”,其破坏呼吸道防御屏障后,猪群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、猪圆环病毒2型、副猪嗜血杆菌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的易感性急剧升高,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,导致死亡率显著上升。
二、系统防控:构建“防、管、免、治”四位一体防线防控猪肺炎支原体,单一措施效果有限,必须采取综合性策略。
第一道防线:精细化管理——消除诱因,固本培元
优化环境控制:核心是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。必须保证猪舍,尤其是保育舍和育肥舍,有充足的新鲜空气,同时避免贼风和温度骤变。目标是降低氨气浓度(<15ppm)和粉尘水平。
严格执行全进全出:这是阻断病原在批次间传播最有效的管理措施。每批猪转出后,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、消毒并空栏干燥,能显著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。
减少混群与应激: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养,并尽量减少转群和混群的次数。在必须进行的操作前后,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、维生素C等抗应激营养素。
第二道防线:疫苗免疫——构建特异性免疫屏障
疫苗接种是控制支原体肺炎的经济有效手段。
免疫目标: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,降低临床症状和排菌量,从而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,并不能完全阻止感染。
免疫程序:通常采用“1针法”或“2针法”。普遍推荐在7-14日龄进行首免,如有必要,在断奶前后(21-28日龄)进行第二次免疫。免疫时机需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,最佳方案应基于本场的血清学监测结果来制定。
第三道防线:药物干预——关键节点的“防火墙”
药物无法根除支原体,但能有效控制其复制和危害。
阶段性预防:在疾病高发期或应激时期(如断奶、转群、气候突变),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的抗生素,进行脉冲式给药,以预防临床疾病的爆发。
治疗与控制:一旦出现临床症状,应立即在兽医指导下进行群体性投药。泰妙菌素、泰乐菌素、林可霉素、替米考星等是常用且相对有效的药物。应注意轮换用药,避免产生耐药性。
母猪群的药物净化:通过对产前母猪投药,可以降低其排菌量,从而减少对哺乳仔猪的早期感染。
第四道防线:种群管理与生物安全
引种与隔离:坚持自繁自养。如需引种,必须从支原体阴性或稳定的种猪场引进,并执行严格的隔离与驯化程序(通常需要4-8周),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。
构建多点式生产:有条件的猪场可采用三点式生产模式,将保育舍与育肥舍物理隔离,能有效切断支原体从母猪群到生长猪群的垂直传播链。
三、监测与评估:防控效果的“晴雨表”防控策略是否有效,需要通过定期监测来评估。可通过屠宰场肺部病变评分来直观评估临床保护效果;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监控猪群的感染动态和免疫抗体水平;通过PCR检测来评估病原的活跃度和排毒情况。根据监测结果,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和管理策略。
结语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,是一场考验管理者耐心与细致程度的持久战。它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其“潜伏、慢性、协同”的发病特点,放弃“一针见效”的幻想。通过将精细化的环境管理、科学的疫苗免疫、精准的药物预防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有机结合,形成一个稳定、连贯的综合性防控体系,我们才能有效遏制这支原体这把“钥匙”,锁住猪群呼吸道健康的大门,最终实现猪场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
发布于:河南省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